做人,要記取教訓。這就是歷史存在的意義。
想當初第一胎胖到深處無怨尤,孕期整整暴肥16公斤,胎兒才3285公克。生完隔天也掉不到4公斤,而且過兩天就因為水腫全部又回來了。(有沒有這麼慘?)
懷showing時,一路從50.5公斤火速胖上去,當時池先生說高標是他的體重(67公斤),我還覺得他嘴賤,心想我矮他25公分以上,就算他很瘦,我怎麼可能失控肥到跟他同體重。
但殊不知做人恩湯鐵齒,我最後一路逼近到66.5,差點突破池先生(默)。
<第一胎產前,39~40週,約莫66.5公斤>
<生完還是非常可怕,胖了一年多才回到孕前體重>
而這一胎,雖然在懷池小乖的前一年雖然建立了運動習慣,但半年前還是因為準備懷孕而自動降低了運動強度,讓初始體重硬是比懷showing時高上2公斤,讓我第二度的懷孕人生從52.5公斤開始。
池先生再度訂下標準:高標8公斤,低標池showing。(還給我押韻)
開甚麼玩笑,身為堂堂女人進階 To be a better me 的版主,再次爆肥像話嗎!?(喊聲完突然心虛,好怕莫非定律喔我)
所以,我這次孕期要來好好吃健康有營養的食物,規律運動,認真地控制體重!(握拳)
Let's START!! 建立孕期體重控制表
雖然說胎兒平均體重大約落在2500~3500公克,但是,懷孕期間除了增加胎兒的重量之外,還會增加其他重量例如:胎盤、羊水、子宮、總血量、乳房組織、脂肪儲存(為了保障胎兒有足夠能量可供使用)等。
通常胎盤及羊水約重4~5公斤,子宮、乳房、血液約重3~4公斤,也就是說,整體孕期最少需增重7~9公斤。btw,還要考慮到產後哺乳的乳房重量也會再增加約2~4公斤。
而比較制式的算法,則是根據妳尚未懷孕前的BMI值計算孕期體重控制的範圍。(資料來源)
懷孕前身體質量指數(BMI) | 孕期建議增加重量 |
<19.8 | 12.5~18公斤 |
19.8~26.0 | 11.5~16公斤 |
26.0~29.0 | 7~11.5公斤 |
>29.0 | 不宜超過7~8公斤 |
隨意計算了一下,我可以增加的體重約莫為13公斤左右。
但是俗話說的好:將目標設立在月亮,就能射到老鷹!(懷個孕而已,有沒有必要這麼熱血?)
所以,我還是依照池先生的建議,把努力的高標立定為8公斤,而且下定決心再怎麼失控暴肥,都不能超過上一胎的最終重量。我一點都不想再次因為懷孕暴肥後,努力瘦身有成而上新聞....
於是我參考了上一胎體重增加的速率(W20~24 & W28~33飆得特別快,最後幾周體重增加緩慢),製作了8公斤應該增加的分配圖,也順便把上一胎的狀況用紅線拿來警告自己。再搭配手機上App+Excel來進行體重追蹤。
<我使用的App是WomanLog Pregnancy Pro v.1.4>
再把每天的體重輸入Excel後,算每周的平均重量,形成專屬於我的孕期體重控制表(如下)
< 目前W22+2D >
目前雖然看起來沒有偏離目標太多,但其實我除了在17周前有勉勉強強算是認真遵守<瘦孕>的飲食建議,把初始體重降了下來外,接下來的體重增加簡直是快速起飛呀!(抖)
< W17:工作壓力暴增,開始沒認真擇食,實在是沒力每天早起熱雞湯、煮早餐,每日蛋白質攝取也開始不足。體重開始起飛。>
< W22:短短一個月已經胖超過3公斤了,但因為同時有在進行 女人進階 <30天跟著孕婦動一動>的挑戰,所以體態還算健康>
接下來的計畫就是重返瘦孕跟擇食的行列,並且在髖關節發炎+恥骨疼痛的情況下繼續維持不會拉扯到患部的孕期運動,往目標邁進,努力當個健康快樂的孕婦!(大肚婆立志!)
--
補充資料:
(老實說,只要意志力夠堅定,照這兩本書進行飲食計畫,孕期要胖真的很難)
(啊啊啊啊~有在健身的孕婦,結實的身材真的好正點啊!)
(圖片來源)
(圖片來源)